6月11日,記者來到青海奇石古玩市場,這裡石商雲集,遊人如織,放眼之處皆為琳瑯滿目的奇石。在青海省奇石文化協會副會長趙瑞增的引領下,記者走近了這些天工奇巧、千奇百態的奇石,情不自禁地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嘖嘖稱奇。
石種薈萃的青海
奇石指不事雕琢,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。由於具有獨特的形態、色澤、質地、紋理,因此具有觀賞、收藏等價值。在我國,藏石、賞石、玩石的雅趣由來已久,古人云:“山無石不奇,水無石不清,園無石不秀,室無石不雅。賞石清心,賞石怡人,賞石益智,賞石陶情,賞石長壽。”
青海是三江之源,奇石資源豐富,這為廣大石商和奇石愛好者提供了很好的機遇。目前,我省從事奇石收藏、經營、採集人員達五萬餘人,加上政府支援、企業參與以及藏友青睞,我省奇石市場越來越火。我省奇石收藏愛好者收藏特徵明顯,格調高雅,收藏的石種以本地的黃河石和畫面石為主;由於近年與外地的交流增多,我省奇石愛好者的涉獵愈加廣泛,內蒙古葡萄瑪瑙石、山東彩石的收藏也日漸增多。
趙瑞增介紹,青海黃河石是由於地殼變遷、河水沖刷形成的,多產于循化撒拉族自治縣、化隆回族自治縣和貴德縣,黃河石表面光滑、圓潤,石質堅硬、細膩,以象形石居多,目前已被全國各地奇石愛好者所認可;青海湟水畫面石圖案色彩鮮艷、豐富對比度好,圖案多樣,極具觀賞價值,深受廣東、雲南、四川等地廠商的青睞,在東南亞一帶的口碑也較好,主要產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至樂都縣一帶。
在奇石展上,四百餘家石商帶來了六十多個種類的奇石,青海的有黃河石、湟水畫面石、丹麻石、風礪石等,還有廣西大化石、內蒙古葡萄瑪瑙石、四川長江石、安徽靈璧石、河南河洛石、山東彩石等,在經過我省奇石協會專家的嚴格把關後,在一些收藏價值高、觀賞性強、富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奇石中遴選出二百餘塊精品石,供廣大奇石愛好者品評。置身精品展廳,件件極富靈韻的奇石精品美不勝收,充分展現了大自然的無窮造化。真可謂“一石一天地,件件有靈氣”。
奇石貴在天然
採訪中,趙瑞增簡單介紹了對象形石和畫面石的品鑒之法。
顧名思義,象形石以形狀酷似為佳。一般來講,象形石的品鑒遵循“瘦、漏、透、皺”四原則。“瘦”即奇石的線條流暢;“漏”指石頭具有凹凸感;“透”指石頭並非一個相連的整體,在某些部位會留有間隙;“皺”指在整個石面上,石質的粗糙與細膩並存,渾然天成。
畫面石的品鑒則從“質、色、圖、形”方面品評。“質”指石質光滑、平坦,表面有包漿感者尤佳;“色”是石頭顏色鮮艷,套色形成五顏六色;“圖”指畫面圖案清晰,主題突出,層次分明,線條流暢;“形”指石形圓潤,大小適中,表面無破損,無各種水紋線痕。對於具備一定賞石基礎的收藏者來說,還應注意,畫面石圖案與石質的對比度要大,圖案佔石形的比例、在畫面上的位置均應適中。如趙瑞增珍藏的一塊“鷹擊長空”為例,整個畫面色澤艷麗,在石面偏右方上空有一隻展翅欲飛的鷹,由於這只鷹處於山與空間的黃金分割點,且動感十足,畫面乾淨,意境深遠,所以,整個畫面看起來生動活潑、極富韻味,當屬精品。
“奇石貴在天然”。趙瑞增說,現在市場上有許多奇石色澤鮮艷異常,構圖人工痕跡明顯,都不具備收藏價值,這种經打磨、拋光等方式,已改變奇石原狀的,市場價值難以達到最佳。對於奇石來說,原汁原味、古樸自然者升值空間大,文化內涵豐富。
玩石應有“三力”
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,人們越來越重視不斷豐富自我、啟迪心靈,奇石作為一種大自然的傑作,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,愈加受到人們的重視,形成了獨特的奇石文化。有更多的人將精力、財力投入奇石收藏,將之作為一種精神追求,來陶冶性情,寄情怡志,這是一個好的現象。然而,趙瑞增提醒廣大奇石愛好者:玩石應量力而行,要有健康平和的心態。
趙瑞增說,作為一個收藏門類,奇石收藏是一個天文、地理、文學、歷史等學科的綜合,只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,賞石、玩石才能達到一定的境界,才會以賞石達到清心、怡人、益智、陶情。一個真正的收藏者應具備“三力”:實力,指收藏者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,要量力而行;眼力,指賞石者要獨具慧眼,相中具有一定升值潛力、富有文化內涵的石頭;魄力,指能當機立斷,能買則買,不錯失良機。收藏時不可盲目跟風,切勿人云亦云,要冷靜購石,做到循序漸進地收藏。來源:西海都市報 作者:郭曉蕓
節錄 寄情怡志的奇石文化